英國殖民統治香港一百五十五年的歷史已告結束。當五星旗在香港徐徐升起的時候,也標誌著香港開始進入一個新紀元。
以和平方式脫離殖民統治,回歸祖國;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都是創世界的先河,我們怎不因自己是中國人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當然,也有人會依依不捨英國的殖民統治,她為香港確立了一套理性、廉潔、現代化的政治法律制度,推行積極不干預的自由開放市場經濟,致使各企業家在香港有充分的發揮機會。香港有今天驕人的成功,英國的殖民管治制度也有一定的功勞。
面對新的開始,在這一個新的年代,我們應該積極地去面對,掌握自己的未來,而不是只回味過去香港的成就,不思進取,結果只會落後於人;香港是可以有更美好繁榮的將來的。基於「一國兩制」,香港人有高度的自治權,真正自己做主人管理香港。對於好的、值得保留的制度、架構,應給予延續;有待改善的地方應提出來商討對策,好讓我們攜手建設更美好的將來。
在政治方面,我們需要一個民主、以民為本的府。監察政府的運作、制定法律以保障市民的利益是立法機的工作,而立法機關議員的產生方式也有一定程度標誌著民主進步的指標。臨時立法會是中英爭拗下,雙方未能達成共識,由中方「另起爐灶」而產生的。這也無可厚非的,而我們要求的則是希望能在明年舉行首屆立法議會議員的選舉,由民主方式產生,能代表大多數市民的心聲、意願和取向;也能體現「一國兩制」的精神,給國際社會看到香港的民主步伐,做到真正港人治港的目標。如此民主選舉產生的立法議會才能真正以民為本,保障市民的利益,有效地監察政府的運作,而不淪為政府的「橡皮圖章」。
要成為一個自由、民主、公平、法治的社會,一個公正廉潔的司法制度也必不可缺。司法機關若不能完全獨立運作,而有所受制於政府的話,一旦市民要申訴政府行政失當、不顧市民的利益,就算公理正義在市民的一邊,亦無法申張,令人含冤受屈,法治也徒具虛名,司法部門只會變成維護政府的機構。此外、司法機關也不應是有錢人的工具,法律援助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特色,能夠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這也是《基本法》明確保證的一項基本人權,要確保這些人權得以貫徹實行,那就要完全落實執行《基本法》。香港市民,尤其是新一代的年青人,應該多些關心政治,不平則鳴,一起建設理想中的社會,決定香港的未來。
社會服務方面,房問題一直是市民所關心的。現時樓價根本是高於其本身的價值,但卻因炒賣而令本來高企的樓價繼續上升,今有心置業人士的夢想又成為泡影。幾百萬的一個單位對於一般市民來可說是一個空中樓閣,只能望樓輕嘆。負擔不起昂貴私人住宅的市民惟有輪候公屋的分配,然而現時輪候公屋的時間也至少需時五年,住屋問題實在急待解決。對於那些既沒有能力購買私人住宅,又沒有資格申請公屋的夾心家庭就更多,這些家庭惟有參於政府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計劃。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政府每年推出的土地有限,遠未能應付所需,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樓價不斷上升,在加上炒買樓宇,做成現在樓價高企,一般市民無能力負擔的情況。
房屋問題的治本方法在於政府是否能提供足夠的土地興建房屋,而且應詳列未來一年內公開發售的土地地點、面積和密度,以及其後三年批地的大致分配情況,讓市埸對供應前景可作較清晰的評估。此外,加速舊區重建、更改土地契約、檢討加快發展審批的程序使手續更簡便更具吸引力等,都對解決房屋問題有所幫助。對於輪候公屋的人士,把輪候的時間由平均五年縮短至三年也未嘗不是給他們一個好消息。這些策略,特區政府已公佈了,對於能否壓抑持續上升的樓價、幫助置業人士達成願望、真正解決住屋問題,那就要看政府是否能採取果斷行動全速落實這些房屋計劃,鞏固民心,也使公眾對特區政府有信心。
除了房屋問題外,老人福利也有需要檢討。香港成功的經濟,社會穩定,稅收穩健,給香港政府帶來龐大的財政盈餘,更有豐裕的賣地收入。在完成了新機場等的基建工程後,香港的財政盈餘更有增無減,國民平均收入更高於英國人。在這樣的盛世下,政府好應該「還富於民」,尤其老人福利方面,應該檢討長者住屋、綜援計劃等問題。提高高齡人士的老人津貼額,盡快安排老人公屋編配及增加老人公屋單位的數量。在通貨膨脹下,高齡人士綜合援助金卻沒有實質的增長,對那些單身獨居的老人來說根本不足夠。社會福利是政府對市民的責任,好讓一般市民也能分享香港繁榮富有的成果。
教育方面,討論了多年的小學全日制計劃還未真正執行。這計劃已討論了多時,實行的必要是無容置疑的,但因很多技術上的問題而遲遲未能執行。這點還望特區政府能盡快實現小學全日制計劃。而中學方面,「浮動班」在上完二三節後便要到第二個班房上課,令高班同學失去寶貴的上課時間,且給同學一種「無根」的感覺,對學校失去歸屬感。中學浮動班實有取消的必要。
對於考試制度,一般學生須要在中學會考及中學高級程度會考取得好成績才能登入大學之門。若果會考成績未如理想,要重讀一年;高級程度會考又未能符合要求,又要重考一年的話,便浪費了兩年的時間!而且預科只為大學的預備而讀,但現在它已失去了這種意義,更不切合現實。找工作的人會發現,大多公司會要求中五程度或其他專業學院的資歷,或者是大學生;甚少現發有要求預科程度的。到底預科是否有其存在意義?在大學的三年裡,是學生踏入社會的訓練基地,在那裡才真正學懂社會的運作,組織學會,參加工作等。只三年的大學生活是不足夠的。若果,把中學改為六年制,提高中學生的質素以應付現代社會,中學只有一次入大學考試,也能証明其中學資歷,成績未如理想的大可重考一年或報其他專業院校,而大學則加至四年,讓學生在大學裡多點時間為踏入社會作準備,那不是更好嗎?
對於九七年後的香港,我們都希望她變得更美好,而我們身為年青人更應了解社會,多參與社會事務,掌握、決定自已的未來。正如行政長官董建華所說,香港回歸給我們一個契機,我們應該把握這個「契機」,建設更理想的社會、更繁榮的香港。
1997.07.25
青年協會徵文比賽公開組冠軍 (有獎金的)